![]()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羊口瘡,又稱羊傳染性膿皰病,是春季養羊場高發疫病之一。面對羊口瘡不少養羊戶束手無策,今天微畜牧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羊口瘡應如何防治?
發病特點
羊口瘡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山羊和綿羊的接觸性傳染病,山羊發病率高于綿羊,羔羊發病率高于成年羊。主要表現癥狀為口唇、舌、鼻、乳房以及蹄等部位形成丘疹、膿包和結成菜花狀結痂。不同地區之間,羊口瘡流行毒株不同。
預防方案
每年春季當地羊口瘡爆發前0.5~1個月接種疫苗,需采用與當地相同的羊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羊只不論大小每只羊口腔黏膜劃痕接種0.2毫升。
另外一定要做好圈舍衛生消毒工作,盡量消滅環境中潛在致病菌。當發生羊口瘡時,一定要對發病羊進行隔離,并對環境展開全面消毒工作。盡量避免發病羔羊繼續隨母羊哺乳, 不然特別容易將羊口瘡傳染到母羊乳部。
治療方案
當羊發生羊口瘡時,一定要保證營養供給,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成年羊發病后飼喂一些柔軟易采食的飼草飼料,羔羊發病后不能哺乳的情況下應采用人工強制哺乳以保證營養。
1、先將患病羊結痂清除干凈,使之流出新鮮血液。然后采用0.1%高錳酸鉀進行反復清洗,將其粘液等清洗干凈;最后涂抹冰硼散或碘甘油等。
2、可患部組織內注射青霉素、利巴韋林、地塞米松。
3、嚴重者還應進行全身對癥治療,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為主。
注意:羊口瘡可感染人,特別手上有傷口時極易感染,在給羊治療口瘡時一定要注意自身防護,戴手套、加強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