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加主編微信158-3820-1205,期待與您更多交流
一、小牛犢缺硒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硒缺乏癥是以硒缺乏造成的骨骼肌、心肌及肝臟變質性病變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營養代謝病。鑒于硒缺乏同維生素e缺乏在病因、病理、癥狀及防治等諸方面均存在著復雜而緊密的關聯性,所以將兩者合稱硒一維生素e缺乏綜合癥。
1、病因:
多年來研究確認, 硒是動物機體營養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本病的病因就在于飼料硒含量不足。植物性飼料中的含硒量與土壤硒水平直接相關。土壤硒含量一般介于1×10-5~2×10-5之間,植物性飼料的適宜含硒量為1×10-5。當土壤含硒量低于5×10-5,植物性飼料含硒量低于5×10-6時,便可引起牛發病。可見低硒土壤是本病的根本致病原因,低硒土壤通過飼料作用于牛體發病。此外,飼料中維生素e的含量及其他抗氧化物質以及脂肪酸尤其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或條件。
2、癥狀:
犢牛表現為典型的白肌病癥狀群。病初癥狀是僵拘和衰弱,隨后麻痹,呼吸緊迫,無力吃奶,消化紊亂,伴有頑固性腹瀉、心率加快、心律不齊。發病犢牛一般是在3~7周齡,運動可促進病情加劇。有資料報道,成年母牛產后胎衣停滯與低硒有關。
3、診斷:
剖檢,肌肉變性程度不一致,輕者有沿著肌纖維跑的幾條白條紋,重者肌肉或肌群呈現一種帶白色的或半煮熟樣的外觀。心肌、膈肌和骨骼肌通常都發生變性。依據基本癥狀群,結合特征性病理變化,參考病史及流行病學特點,可以確診。
4、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搭配飼料。在低硒地帶飼養的奶牛或飼用由低硒地區運入的飼糧、飼料時,必須普遍補硒。當前簡便易行的方法是應用飼料硒添加劑, 硒的添加量為1×10-5~2×10-5。谷粒種子(如小麥)和豆科牧草(如苜蓿)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母牛泌乳期補充維生素e飼料可提高產奶量,一般每日在飼料中混合α-生育酚不少于1g。
犢牛治療用0.1%亞硒酸鈉溶液5ml,成年牛15~20ml肌肉注射,可收到良效。 可根據病情,間隔1~2天重復注射1~3次。配合補給適量維生素e,療效更好。
二、牛羊最易缺乏的幾種微量元素
1、硒
遍布于動物全身的細胞中,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成分,能防止過氧化脂類在體內的積累,有保護細胞膜和線粒體的作用;是蛋氨酸轉化為半胱氨酸所必需的元素;與維生素E協同,在動物體內起抗氧化作用,對維生素E的吸收、貯存有促進作用,在體內還參與氨基酸代謝,對保護機體穩定免疫機能有重要作用,且能保護心肌,維持羊的正常生長和生育力。缺硒會引起肝壞死、心肌變性和胰臟萎縮等,使幼羊出現營養性肌肉萎縮,發生白肌病,以羔羊最常見,也最嚴重。對成年羊則表現為生殖機能紊亂,繁殖力降低,體重嚴重下降等。我國東北、內蒙古、山東和河北等省有大面積缺硒地帶,應注意補硒。
2、鈷
鈷缺乏會導致瘤胃細菌活性降低,阻抑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的微生物合成,降低對飼料中維生素A、D和E等的消化吸收,影響母羊的繁殖性能。缺乏時應在羊的日糧中添加氧化鈷或鈷鹽,劑量為每日每只0.1毫克。
3、銅
銅為主要的造血元素。缺銅會造成鐵吸收受阻和貧血,表現為生長障礙、骨畸形和毛色變淡。初生羔羊因脊髓和腦的病變、運動失調引起搖擺病等在我國部分鹽漬化蘆葦草甸地區,曾發生典型的羔羊缺銅癥;湖羊因缺銅而引起瘤胃纖維結球。缺銅時以補硫酸銅的效果最好,因羊的肝細胞對銅有很強的親合力,容易積蓄,須注意防止鋼中毒。
4、鋅
鋅是羊體內許多酶類、蛋白質和核糖等的組成成分。缺乏時最明顯的癥狀是表皮細胞增厚,角質化,食欲不振,生長遲緩和繁殖力下降,羊毛易脫落。我國內蒙古部分地區因缺鋅曾發生綿羊的“大布衫”病,公羊則表現為射精量減少,精液品質下降。可采用皮下注射長效鋅或作為復合添加劑喂給等方式補鋅。
5、錳和碘
羊缺錳時,母羊發情不明顯,且易流產;公羊精子生成異常。缺碘會降低羊的基礎代謝,皮膚干燥,毛發脆易脫落,體重下降,公羊精液品質不佳等。缺碘時用碘化鉀、碘化鈣或碘化食鹽予以補喂。
新激生肽快速長肉旺-----肉牛育肥專用 :
采食旺 、糞便細、 毛色亮 、上膘快、 效益高、降低料肉比 。
原料成分
激生肽二代、復合酶制劑、活菌制劑、植物酸化劑;神 曲、麥芽、山楂等提取物;微量元素添加劑等。
作用用途:
開胃、增食、助消化;補養、激活、促生長。有效改善 采食少、消化不良、上膘緩慢、效益低下等狀況。
地 址:鄭州黃河大橋北2000米路東橋北開發區
電 話:0371-60968118
Q Q: 402767034
手 機:158-3820-1205(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