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定期注射疫苗
常發病地區,每年春秋兩季定期接種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猝殂三聯苗或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猝殂、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聯苗,羊只無論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當年出生羔羊,宜在哺乳期和斷奶后各注射1次三聯苗或五聯苗,2次間隔40~50天,注苗后2周產生免疫力,保護期達半年。
2、加強管理
農區、牧區春、夏之際少搶青、搶茬,秋季避免采食過量結籽牧草;防止偷食大量精飼料、高蛋白飼料;春夏之交搶青季節,羊只出牧前少量飼喂一些干秸稈,避免羊只夜間空腹時間過長、出牧時見到青草一次性大量無休止搶食過多的多汁嫩草而導致本病發生;遇有發病時及時將羊群轉移至高燥牧地草場。
3、科學飼養
一是飼料多樣化,并進行合理搭配,供給羊只營養均衡的飼料;二是避免突然變換飼料,羊只由采食干草、秸稈到飼喂較大量谷物和高蛋白飼料時,要循序漸進、逐步進行,切忌突然增喂大量精飼料;三是供給充足清潔飲水。
4、當羊群出現病例多時,對未發病羊可口服10%~20%石灰乳500~1000毫升進行預防
治療方法:
① 本病病程較短,一般不超過24小時,多數病羊來不及治療就已經死亡,因此無法救治。對病程稍長的一些羊只可采取以下治療方法:
② 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0.5~0.7g,每天3次。
③ 青霉素80萬IU與鏈霉素500mg混合,肌肉注射,隔6個小時再注射1次,連續注射3~4次。
④ 在嚴重脫水時,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每隔3~5h注射1次。
⑤ 內服磺胺脒,每日8~12g,第一天一次灌服,第二天分2次灌服。
此外,應結合強心、補液、鎮靜等對癥治療,有時尚能治愈少數病羊,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一、羊腸毒血癥簡介
羊腸毒血癥又稱“軟腎病”或“類快疫”,是由產氣莢膜桿菌(舊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經過的散發性傳染病。
本菌可產生多種毒素,以毒素特性可將魏氏梭菌分為A、B、C、D、E5個毒型,羊腸毒血癥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
發病以綿羊為多,山羊較少。通常以2~12月齡、膘情較好的羊只為主。
本病的發生常表現一定的季節性,牧區以春夏之交搶青時和秋季牧草結籽后的一段時間發病較多;農區則多見于收割搶茬季節。一般呈散發性流行。
二、診斷
1. 臨床特征
本病特點為突然發作,很少能見到癥狀,往往是在觀察到癥狀后羊便很快死亡。常在早晨發現膘情好的羊死于圈舍中。
注意與羊快疫、羊猝狙、羊黑疫等羊梭菌性疾病、炭疽、巴氏桿菌病等進行鑒別診斷。
2. 癥狀與病變
病羊四肢發抖、運動不協調、抽搐。
病羊臥地,頭頸、四肢伸開,流涎、磨牙,眼球轉動,有的出現厭食、反芻停止、腹痛、拍稀糞、步態不穩,1~2天死亡。
死羊常見腹部膨大,口鼻流出泡沫性液體或黃綠色胃內容物。
胸、腹腔和心包積液,心臟擴張,心肌松軟,心外膜和心內膜有出血點。
肺呈紫紅色,粘膜脫落或有潰瘍,以小腸最嚴重。
腎腫大,表面充血,實質柔軟,腎皮質部呈“綿毛”狀壞死灶。
4、牛羊飼養周期長,不賺錢。趕快關注牛羊激生肽快速長肉王,它能在不出現以上情況之前調整牛羊的生理狀態到最佳狀態,從而減少牛羊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
原料成分:
激生肽二代、神曲、麥芽、山楂、復合酶、瘤胃素、活菌制劑、小蘇打、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及酶制劑。
主要功效:
開胃、補養、增乳、催肥,有效改善食少,瘦弱,生長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