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羊群品種選擇,結構布局,養殖規模。
要因地制宜,結合自己當地養殖特點,選擇合適的羊群品種。羊品種中體型大,生長快,繁殖率高,適應性強,肉質好,效益高。
目前山羊:主要有波爾山羊、莎能山羊、黃淮山羊等。肉綿羊:主要有無角多塞特、杜泊和小尾寒羊。由于現在養羊戶飼養的山羊大都以本地品種為主,雖然適應能力強。但個體小、生長慢、出欄率低,所以綜合效益不高。為提高單位經濟效益,我們可以引進波爾山羊、莎能山羊等進行雜交改良。
例如,波爾山羊與本地山羊雜交,6月齡時比本地羊增重近10公斤,可顯著提高效益。注意雜種1代公羊不能留作種用,且無論飼養什么品種的羊都應加強本品種繁育與改良,否則長期飼養會造成后代羊群品質逐漸下降。飼養中我們要保證羊群結構合理及穩定,這是保證羊群高生產率的基礎,尤其是規模化養殖。羊群中公羊和母羊的比例,待繁母羊、育成羊和羔羊比例,綜合考慮繁殖效率、生產投入及飼料等資源的利用,其中最理想羊群結構是:公:母=1:36。
家庭散養養羊規模應量力而行,養羊規模要適宜。要綜合考慮自己家庭本身條件,可根據自己現有耕地多少、草場大小、飼草飼料數量、勞動人員及投入的資金數量等條件來考慮。專業戶一般以飼養繁殖母羊15~25只的規模較為適度。
二、合理安排生產計劃
根據往年或者上年度羊肉價格漲跌基本規律,合理安排養羊生產,盡可能的縮短羊群的生產周期,減少飼料投入。由于羔羊最適宜的育肥年齡是1周歲以內,其中又以4-8月齡效果最好。一般在6月齡,羊只體重可達50-60kg,此時已經達到最佳出欄體重。養殖戶在結合自己當地羊肉價格行情,盡可能在羊肉價格高企時適時出欄。這樣可以為我們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1羔羊早斷奶 羔羊在7~8周齡已基本具備了反芻能力,因此,8~10周齡斷奶較合適,此時羔羊體重達20kg左右。
2. 羔羊早補飼 一般從產后7~10天開始補飼優質青干草和精飼料(50g為宜),以后除不限制優質青干草外,每兩周應逐漸增加50~60g精飼料,到斷奶時應以羔羊至少采食200g精飼料為宜。
三、科學的飼養管理
在日常應該注重并加強羊舍的飼養管理工作,保證羊群飼料營養的全面充分。羊舍內要注意防寒保溫和防暑降溫。平時,要注意觀察羊群的健康狀態,發現帶病羊只要及時隔離治療。在養殖業中,不論我們飼養的是什么動物,都應該牢牢的記住一個防疫治療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嚴格的做好日常消毒管理工作,定期的對羊舍及相關設施用具做好消毒,可有效的控制疫病的的傳染及發生。
1.定期驅蟲、接種防疫
由于寄生蟲的普遍性,寄生蟲病在我國整個養殖業都有發生。它對畜禽危害較大,影響其健康生長,驗證影響到我們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養羊也是如此,定期的驅蟲對于提高我們養殖戶養羊效益也至關重要的。可選用廣譜、高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用藥對羊只進行體內外的徹底驅蟲,如:左旋咪唑與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另外針對羊肝片吸蟲、焦蟲、腦頭蚴等特殊寄生蟲我們則需要要專門的進行藥物驅除。
疫苗的接種,需要我們根據當地過往及現行的疫病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計劃,一般我們要重點加強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痘、羔羊痢疾、羊大腸桿菌病、羊鏈球菌病、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羊炭疽、羊布氏桿菌病、小反芻獸疫病等傳染病的接種預防。
2.飼料營養全面
根據當地資源、養殖條件,養殖戶可充分利用家里的麥秸、玉米秸稈、紅薯秧、木薯秧等農副產品,可制成氨化飼料或青貯飼料,同時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這樣既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也能充分的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牧草飼料的投入。飼養管理要做到科學化、全面化,適當的添加相應的營養添加劑,保證羊群生長需求。夏秋在飼草資源豐富的地區,養殖戶可以不補飼或少補,延長放牧時間,讓羊吃飽,冬春則以補飼為主。其他地區,則應該結合自己當地實情飼養,舍飼,高架養羊等。
養殖業也是一個需要耐心、精心、技術的行業,更需要我們養殖戶在平時飼養中更多的學習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