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選擇優良品種,開展雜交改良好的羊品種體型大,生長快,繁殖率高,適應性強,肉質好,效益高,目前主要有波爾山羊、莎能山羊、黃淮山羊等。現在農戶飼養的山羊大都以本地品種為主,個體小、生長慢、出欄率低,所以效益不高。為扭轉這種局面,應引進波爾山羊、莎能山羊等進行雜交改良。例如,波爾山羊與本地山羊雜交,6月齡時比本地羊增重近10公斤,可顯著提高效益。
二、養羊規模要適宜
家庭養羊規模應量力而行,可根據家庭現有耕地多少、草場大小、飼草飼料數量、勞動力及投入的資金數量等條件來決定。一般專業戶以飼養繁殖母羊15~25只的規模較為適度。
三、改革傳統的飼養習慣
改混群放牧為單群放牧。對羔羊,按生理特點和生活特性進行單群就近放牧,變粗放管理為精心管理,加強早期培育,使羔羊吃好奶、早斷奶、早吃草、早補料,加快生長發育。
改單純放牧為放牧與補飼相結合。在冬春枯草期,羊群僅靠放牧很難滿足其營養需要,所以在冬春兩季實行半日放牧、半日補飼,這樣既可避免羊只消耗體力,又可達到保膘的目的。
改產春羔為產冬羔。冬季產羔,羔羊當年生長期長達10~11個月,對秋后肥育當年冬季出欄十分有利,既可避免羊只越冬掉膘,又可節省人力、物力,加快羊群周轉,提高經濟效益。
改粗放飼養管理為精細飼養管理。首先,必須抓好季節放牧,秋季天氣涼爽,百草結籽營養價值高,是放牧的黃金季節,這時要盡量多放牧,讓羊多吃草;冬季氣候寒冷,盡量少放牧,達到適量運動即可,補充優質干草和精料;春季天氣寒冷多變,要讓羊少跑多吃;夏季天氣熱、蚊蠅多,抓早晚兩頭盡量多放牧。其次,充分利用農家自產的青精飼料進行補飼,尤其是羔羊、懷孕母羊和種公羊,僅靠放牧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所以一直要補充精料和飼草,特別要注意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的供應。第三,注意供給清潔飲水和改善環境衛生,每天清掃羊舍,清洗料槽、水槽,保證羊舍冬暖夏涼。
四、定期驅蟲和藥浴
羊在飼養過程中,極易感染上體內、外寄生蟲,造成羊生長緩慢,抵抗力低下,嚴重的還會造成死亡,所以養羊戶應根據寄生蟲流行情況,每年進行驅蟲和藥浴。通常在春季進行第一次驅蟲,多用左旋咪唑或蟲克星等驅線蟲,隔5~7天。再用硝氯酚驅線蟲1次,秋季再進行1次。藥浴每年春、秋各進行1次,選擇晴暖天氣,水溫35℃,用0.5%~2%的敵百蟲加硫磺洗浴1~2分鐘。
五、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對羊危害比較嚴重的羔羊痢疾、鏈球菌病、布氏桿菌病、五號病、傳染性膿胞口膜炎等,應做好預防接種和綜合防治工作,嚴格制定并執行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想養好肉羊,提高效益,必須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保證羊群健康。
重驅蟲:養羊戶一年要進行兩次驅蟲,即春秋兩季各驅蟲一次,春季為2-4月,秋季為9-11月份,短期育肥羊應在育肥開始時進行驅蟲。驅蟲藥物種類很多,現在廣泛使用的藥物是丙硫咪唑片和阿維菌素片,兩種藥物最好搭配使用,方法是先用一種驅蟲藥,待15天后再用另一種驅蟲藥再驅蟲1次。驅蟲在早晨6:00-7:00時空腹進行,按羊體重每10kg用藥1片,吃藥后勿進食,待6小時后可先給羊飲水再進食,這樣效果更好。
預防疫病:為防止疫病傳染,應對羊舍內外一定范圍以及常用設施、用具定期進行消毒,同時要按照獸醫的要求給羊注射預防疫病的疫苗,要養成定時觀察羊群狀態的習慣,發現病羊及時診治,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羊場選址的原則
一是周圍及附近飼草,特別是像花生秧、甘薯秧、大蒜桿、大豆桿等優質農副秸桿資源必須豐富;
二是交通方便而又不緊鄰交通要道;
三是地勢高燥,既有利于防洪排澇而又不至發生斷層、陷落、滑坡或塌方;
四是地形比較平坦,土層透水性好;
五是有水、有電或水電問題較易解決;
六是不至造成社會公用水源的污染;七是要與村落保持150米以上的距離,并盡量處在村落下風和低于農舍、水井的地方;八是土地開發利用價值低。
七、降低飼養費用
充分利用家里的麥秸等秸稈制成氨化飼料或青貯飼料等,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在夏秋飼草豐盛時可以不補飼或少補,延長放牧時間,盡量讓羊吃飽,冬春則以補飼為主,應當提倡科學配制飼料,飼喂全價料。
八、加強日常管理
在寒冷的冬春季節,要注意防寒保溫,可在暖棚內飼養,夏季注意防暑降溫,防止各種疫病。
九、合理的羊群結構
母羊占羊群的70%左右(50%成年母羊,15%的育成羊,20%母羊羔,15%的淘汰羊)。
各年齡段的公(淘)羊占整個羊群的30%。
當年羊羔應占整個羊群的40%(包括20%母羊羔及公羊羔),所以當年的出欄羊也應占整個羊群的40%左右。
十、合理安排養羊生產
羊肉價格一般在9-11月份較低,羊價格也隨之降低,此時收購進行育肥,在次年4-7月份屠宰出售,此時羊肉價格較高,與最低時羊肉價格之差在每公斤4-8元,羊價格也隨之上漲,養羊可取得較好效益。最好在秋天收購體格健壯的羊,不要收購瘦、弱、老及懷孕的母羊,次年春夏出售育肥羊,能在育肥中發揮個體優勢,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