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我看牛臉上吊著幾個疙瘩,就想用鐵锨給鏟掉。”村干部魏勇學尷尬不已。
“牛身上長疙瘩說明身體里有寄生蟲,咋能拿鐵锨鏟?干啥事都要講科學,你們要和村民一起參加培訓!”張廣田說,這頭安格斯黑牛已經喂藥驅過蟲,再過10多天,身上的疙瘩就會自然脫落。
涇源縣大灣鄉何堡村黨支部書記張廣田創辦聚心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養殖安格斯基礎母牛,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
2016年2月,第一批來自澳大利亞的安格斯黑牛運到何堡村。
看著這些“金貴”的小黑牛,一些村民不敢養,怕養不好。
張廣田把5戶沒有飼養能力村民的22頭牛接到合作社代養,每頭牛每年給1000元的分紅。3年后,牛長大好養了,村民再拉回家自己飼養。
安格斯牛落戶何堡村沒幾個月,身上開始出現指頭大小的疙瘩。
養殖戶們慌了,都來找張廣田討主意。
張廣田把養殖戶們集中到合作社的牛棚里現場培訓:這些牛在澳大利亞牧場是放養,每天都能吃上草藥,得寄生蟲病的比較少;來我們這里是圈養,吃的是玉米桿和青儲飼料,容易生寄生蟲。
“那咋辦?”村民們疑慮重重。
“先給喂藥驅蟲。”張廣田說,“早晨乘牛還沒吃草料先喂驅蟲藥,蟲就把藥吃了。”
養殖戶們按照張廣田的辦法給驅蟲,10多天后,牛身上的疙瘩果然都脫落了。
“嘿,咱支書養牛真有絕招。”村民們對他很是佩服。
“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別看張廣田年紀大了,學習起來勁頭十足,積極參加涇源縣組織的肉牛養殖培訓班,課后還買書自學,成了何堡村數一數二的安格斯牛養殖專家。
針對涇源縣實際,張廣田還總結出安格斯牛養殖三部曲:先驅蟲,后健胃,再配種。
經他指導養殖的安格斯基礎母牛,膘肥體健,毛色鮮亮。
“安格斯牛要定時喂養、飲水、消毒,飼草配比要科學,每天早晚各喂養一次,要給牛反芻留出時間,既節省草料,又長膘快。”張廣田將養牛的“絕招”娓娓道來,牛是否感冒,要看看鼻子上有沒有汗;腸胃是否健康,要測測反芻次數是否正常,每分鐘反芻26次左右的牛,一般來說是健康的……
幾年來,張廣田把養牛的“絕招”都一一傳授給村民,何堡村的養牛事業也芝麻開花節節高,“牛丁興旺”,全村已經出生了7對“雙胞胎”,這在以前都是稀罕事。
幾年前,村民范清學家的一頭牛難產,小牛胎死腹中取不出來,他想趕緊把母牛宰了賣肉,免得母牛死了損失更大。張廣田到場一檢查,原來是小牛的腿卡住了,他把小牛的腿捋順,三下五除二就把小牛取出來了,保住了母牛
“接生也是個技術活,有絕招。”張廣田說,根據胎位不同,變換母牛的體位,就能順利地幫助生產。
近兩年來何堡村肉牛高產,2016年張廣田接生27胎,全部存活。(記者 李虹 楊宗惠 丁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