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診斷:
①病羊下頜部及面部的膿腫有波動性,個別病羊的膿腫破潰形成瘺管后流出膿汁,懷疑是放線菌病。②用注射器于膿腫部抽取少量膿汁。將1~2滴濃汁滴于載玻片上,加1滴10%氫氧化鈉溶液,混勻溶解膿汁后,加蓋玻片搓壓。低倍弱光下鏡檢,有黃色的直徑為3毫米的菊花狀菌,確認為放線菌病。
治療:
①對于膿腫小的病羊采用封閉療法,用青霉素240萬IU、鏈霉素200萬IU、0.5%普魯卡因5毫升,分3~5個點在膿腫周圍分點注射,每天2次,連用4天
②對于膿腫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魚石脂軟膏,以促進膿腫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術療法,在膿腫部的最低位置處橫向切開1.5~2cm的開口,然后擠壓膿腫壁將膿汁擠出,之后用滅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最后用碘酒紗布填塞創腔,注意創口外留有2cm左右的紗布,以便于膿汁的流出,每天更換一次紗布,并且在創口周圍注射10%碘仿醚或2%魯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擴散。經過上述兩種方法的治療,結合改善飼養條件,提高營養水平,病羊基本可以痊愈,恢復健康;
③據有關資料介紹,也可采用中藥治療:當歸15g,生地6g,蒲公英30g,二花12g,連翹6g,赤芍6g,川芎6g,瓜蔞6g,龍膽草12g,山枝6g,甘草10g,共研細末,煎水灌服,每日1劑,連用5日。
病因分析:
①如果青貯的青玉米秸效果不理想,發霉變質,用來飼喂羊只可致使發病;
②青貯的玉米秸中含有的尖銳物和芒刺,將羊口腔粘膜刺傷,使病菌有機可乘;
③飼養條件差,造成體質弱,抗病力差。
防治措施:
①注意清除發霉、變質的飼料;
②注意清除飼料中的尖銳物和芒刺;
③飼喂質地柔軟的飼料或將飼料浸軟后飼喂;
④發現皮膚和粘膜損傷及時進行處理;
⑤注意飼槽和飲水的清潔衛生;
⑥改善飼養條件,提高營養水平,增強羊的體質和抗病力;
⑦發現病羊,及時進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