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該病是由肝片吸蟲和大片吸蟲寄生于羊肝臟,膽管所致。
(1)病原與流行情況:肝片吸蟲成蟲在膽管內產生蟲卵隨膽汁進入消化道,并與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適宜的條件下經10-25天孵化出毛蚴,它遇到中間宿主椎實螺,則侵入其體內,經過幾個發育階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體逸出附著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在吃草或飲水時吞食了囊蚴而感染該病。每年的春季,在夏末,秋初發病。
(2)癥狀:急性型病羊,初期發熱,衰弱,離群落后,叩診肝區半濁音界限擴大、壓痛明顯、貧血、粘膜蒼白,嚴重者幾天死亡。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現消瘦,貧血、粘膜蒼白、食欲不振、異嗜,被毛亂無光澤,眼瞼、頜下、胸前、腹下出現水腫,便秘與下痢交替發生。
(3)病理變化:急性死亡的可見到急性肝炎和貧血現象,慢性的可見增生性肝炎,膽管內可見蟲體。
(4)防治措施
(1)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兩次進行驅蟲。
(2)藥物:丙硫味唑按每千克體重5-15毫克,口服。或皮下注射碘硝酸20%,每千克體重注射0。5毫升。另外,驅蟲散、四氯化碳、硝氯酸等也可。
2、羊消化道絨蟲病
(1)病原與流行情況:寄生于羊消化道線蟲種類很多,如捻轉血矛絨蟲,奧斯特絨蟲、馬歇爾線蟲,毛圓絨蟲,細頸絨蟲、古柏絨蟲、仰口絨蟲等。有時是幾種絨蟲的混合感染,是每年春季造成羊死亡的重要原因。無中間宿主。各種絨蟲的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羊在吃草或飲水時食入感染性蟲或幼蟲而發病。
(2)癥狀:主要表現為消化紊亂、胃腸道發炎、腹瀉、消瘦、眼結膜蒼白,貧血‘嚴重病例下頜間隙水腫、羊體發育受阻。少數病例體溫升高,呼吸脈搏頻散、心音減弱,最后衰竭死亡。
(3)防治措施:定期驅蟲可很好地控制該病的發生。
(1)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20毫克口服。
(2)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10毫克,混飼喂或皮下,肌肉注射。
也可用其它藥物,如伊維菌素、精制百敵蟲、硫酸銅,驅蟲散,碘硝酚等。
3、螨病
(1)病原與流行情況: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在體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膚病。螨病又叫疥癬、疥蟲病、短期內可在羊群中傳播漫延,危害嚴重。蟲體肉眼不能見到,疥螨和癢螨一生都有在宿主體上度過。通過接觸傳播或通過被螨及其卵所污染的廄舍。用具所間接接觸引起感染。主要發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2)癥狀:疥螨病一般寄生于皮膚柔軟且毛短的部位,癢螨則發生于被毛稠密的部位。發生該病時,可見病羊不斷在圍墻、欄柱等外磨擦,由于磨擦和啃咬,患部皮膚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皰,以后形成閘皮和龜裂。綿羊患疥螨病時,因病變主要在頭部。患部皮膚如干涸的石灰,故有“石灰頭”之稱。羊患癢螨病時,可見患部有大片被毛脫落。
(3)防治措施
(1)可選用伊維菌素,碘硝酚等藥物注射。
(2)誚用除癩靈,按說明涂擦患部。
(3)定期藥浴:適用患畜量多。每年的5-6月份剪毛后,氣候溫暖時,對羊群適時藥浴,會取得滿意效果。
4、羊鼻蠅蛆病
(1)病原與流行情況:羊鼻蠅蛆病是由羊鼻蠅內幼蟲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竇內所引起的疾病。它的傳播主要是通過雌性鼻蠅突然將幼蟲產在羊鼻孔內或鼻孔周圍,幼蟲逐漸爬入額竇或鼻竇內,在其內生長,造成炎癥而致病。一般發生于每年的5-9月份。
(2)癥狀:患羊最初流多量鼻液,鼻液初為漿液性,后為粘液性和膿性,有時混有血液。當大量鼻漏干涸在鼻孔周圍形成硬痂時,使用權羊發生呼吸困難,此時病羊表現不安,打噴嚏、時時搖頭,摩鼻,眼晗浮腫、流淚,食欲減退,日漸消瘦。
(3)防治措施
應用伊維菌素,碘硝酚注射均會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