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牛只是排粥樣、黃白色、帶臭味的糞便。隨著病程的發展,體溫可高達40℃~42℃,病牛精神沉郁、喜臥、食欲減退或廢絕、鼻鏡干燥,脈搏每分鐘100次~120次,呼吸每分鐘60次~110次,呼吸音粗,個別牛鼻腔中流出膿性鼻液,肺部聽診出現干性羅音,干咳;排出黃綠色帶血塊、血絲的膠凍樣或水樣糞便,糞便惡臭。
發病后期,病牛眼球下陷、皮膚缺乏彈性,最終因脫水而死亡。
預防
加強對新生犢牛的飼養管理,注意環境和飲食衛生。
在犢牛出生一小時內喂給初乳,以使犢牛及時獲得母源抗體,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能力。
母乳要保證質量,避免污染,泌乳母牛的乳房要擦洗干凈。
犢牛圈舍夏季要注意通風,冬季應避免賊風侵襲,要保證犢牛舍清潔衛生,定期消毒。
治療方法
發現病牛及時隔離治療。在本病的高發期,應對全體新生犢牛進行藥物預防,從新生犢牛第一次哺乳開始加用抗生素,連服3天,可明顯降低發病率。
臨床病例使用慶大霉素、氟哌酸、磺胺嘧啶、硫酸卡那霉素等藥物,治療效果良好。
應及時補液。脫水輕時可以口服液,配方為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水1000毫升,補液量應視機體脫水輕重而定,一般在1000毫升~1500毫升之間。脫水嚴重時要輸液,處方為(一次靜注):葡萄糖生理鹽水500毫升,復方氯化鈉液300毫升~500毫升、5%碳酸氫鈉液200毫升~300毫升、10%安鈉咖掖5.0毫升,輕癥一次,重者2次~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