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放線菌病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來源: 發布日期:2019-01-09 發布者: 共閱2279次
羊放線菌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病原主要是牛放線菌和林氏放線桿菌,多為散發性,很少呈流行性,一般不會造成羊急性死亡,主要引起羊顏面、下頜、乳房出現腫塊,進而化膿、潰爛,羊食欲下降,皮張、羊毛損壞,生長速度減慢,經濟效益差。
羊放線菌病的癥狀:
病羊下頜部、面部、頸部或乳房處有腫塊,有的較硬,有的柔軟有波動感,無熱無痛。有的膿腫部被毛脫落,皮膚變薄,之后自然破潰形成瘺管,流出大量膿性分泌物。病羊精神尚好,有的沉郁,食欲、反芻下降,嚴重的幾乎不吃草料,僅舔食少量混合精料,體溫升高不明顯。因腫塊多發生于放線菌腫常發部位,懷疑為放線菌病,用注射器于膿腫部抽取少量膿汁,將一二滴膿汁滴于載玻片上,加1滴10%氫氧化鈉溶液,混勻溶解膿汁后,加蓋玻片。低倍弱光下鏡檢,可見有黃色的直徑為3毫米的菊花狀菌,確認為放線菌病。
羊放線菌病的治療方法:
1.藥物療法
青霉素為首選藥。用量和療程依每只羊的病情輕重而定。每天靜脈用藥100萬IU~200萬IU(國際單位)。在清除病灶、引流或切開排膿前二三天開始用藥,術后再用藥三四天,為促進青霉素滲入病灶處,可加用10%碘化鉀溶液10毫升~20毫升口服,每天一二次。患部可以用碘酒涂抹,也可以用2克碘化鉀溶于1毫升蒸餾水中再和5%的碘酒混合,一次注射于患部。為加強青霉素的療效,亦可與磺胺藥物并用,磺胺藥物每日一二克口服。當青霉素無效時,可選用紅霉素、四環素、林可霉素、頭孢菌素和利福平等廣譜抗菌藥物。
2.手術療法
①對于膿腫小的病羊采用封閉療法,用青霉素240萬IU、鏈霉素200萬IU、0.5%普魯卡因5毫升,分三五個點在膿腫周圍分點注射,每天2次,連用4天。
②對于膿腫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魚石脂軟膏,以促進膿腫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術療法,在膿腫部的最低位置處橫向切開1.5厘米~2厘米的開口,然后擠壓膿腫壁將膿汁擠出,之后用滅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最后用碘酒紗布填塞創口。注意創口外留有2厘米左右的紗布,以便于膿汁的流出。每天更換1次紗布,并且在創口周圍注射10%碘仿醚或2%魯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擴散。
③對于嚴重、泛發感染的病羊,可考慮淘汰。治療期間,應注意補充營養和加強對傷口護理,防止感染。在抗生素廣泛應用后,放線菌病的預后一般較好。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6041621號
微畜牧|牛羊飼料添加劑|養羊|養牛|牛羊產品|牛羊價格|版權所有 © 2008-2017
微畜牧|牛羊飼料添加劑|養羊|養牛|牛羊產品|牛羊價格|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