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為什么要加快這項發展?農業部是這么說的:
1.消化玉米庫存、調優農業結構
2.承接水網地區生豬產能轉移、保障畜產品供給
3.構建新型種養關系、推動綠色發展
4.促進農民增收、繁榮東北經濟
東北畜牧業的發展不僅是解決自己的玉米出路,也要承接南方水網地區的養豬,但最終還是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東北的農業經濟更加火起來。
《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是:
到2020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15個百分點,
肉類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5%以上,
奶類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
到2025年,東北畜牧業基本實現現代化,成為國家肉蛋奶供給保障基地、種養結合高效發展示范基地和優質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
重點來了!
由于東北糧多、秸稈多、牧草資源豐富,所以以生豬、奶牛、肉牛為重點,兼顧肉羊、蛋雞、肉雞、絨山羊等區域性特色優勢畜種。
同時,大力發展飼料加工業,牧草加工、秸稈調制等產業。
1.生豬
屬于潛力增長區,品種以杜洛克、長白、大白為主開展三元雜交,兼顧松遼黑豬等培育品種和東北民豬等地方品種保護開發。
發揮飼草料、土地等資源優勢,引進大型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標準種養結合養殖基地。整合優化屠宰加工產業,加強冷鏈物流和市場體系建設,提升市場營銷能力。
2.奶牛
屬于傳統優勢區,品種以荷斯坦奶牛為主,兼顧乳肉兼用牛發展。
全面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大力發展全株青貯玉米及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產,普及全混合日糧(TMR)飼喂技術,提升乳品加工銷售能力,建立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
3.肉牛
屬于提升發展區,品種以延邊牛、草原紅牛等地方品種和科爾沁牛、遼育白牛、延黃牛等培育品種為主。
加快地方品種改良和培育品種推廣,在牧區推廣舍飼半舍飼養殖、圍欄育肥,農區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或家庭農(牧)場”模式,探索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肉牛集中屠宰和冷鏈配送能力建設,推進全產業鏈開發。
1.養殖規模化
農業部鼓勵全國有實力的農牧業龍頭企業到東北建場,通過產加銷一體化、“企業+家庭牧場”等方式發展集約化規模化養殖。
支持規模養殖場探索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2.種養結合循環互補
農業部支持規模養殖場通過土地流轉、協議合作等方式,建立穩定種養結合關系。
大力實施“糧改飼”和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支持東北地區種植青貯玉米和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以畜定需、以養定種,合理確定“糧改飼”種植面積和主推品種,加大實用青貯技術和秸稈飼料化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
積極推廣“集中規模飼養+適度規模牧場+合理飼料用地”等生態循環種養模式。
3.嚴格環保和防疫措施
新(改、擴)建規模養殖場要依法進行環評,配套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消納用地。
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支持、動員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建設完善糞污收集利用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裝備,鼓勵在養殖密集區建設集中處理中心和專業無害化處理場。
4.綠色有機畜產品生產
打好綠色牌、有機牌,引領實現產品綠色化,打造東北地區的獨特競爭優勢。
5.提升畜產品加工流通
農業部重點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增值空間大的低溫肉制品、熟肉制品、干乳制品等畜產品初級加工和深加工項目,避免同質化,提升附加值。
建立畜產品生產和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引導養殖場戶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
1.資金
(1)推動建立黑土地保護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糧改飼、糧豆輪作、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扶持資金與發展畜牧養殖有機結合的機制。
(2)加大對東北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畜禽種業發展等的支持力度。
(3)利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信貸支持。
(4)加快推廣畜牧養殖和價格保險,保障持續穩定經營。
(5)支持東北無疫區建設,加大動物防疫和檢疫專項資金投入。
(6)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向東北地區聚集,著力做強畜禽牧草種業、優質飼草料供應、產品加工流通關聯產業。
2.用地
推動落實規模養殖用地政策,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基本農田配套建設養殖場試點,拓展畜禽養殖發展空間。
3.技術
適當增加東北地區現代畜牧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和試驗站數量,建立對口聯系和幫扶機制,強化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