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慎重上馬
羊產業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受市場、技術、品種和政策的影響極大。進入該行業,應認真分析影響該產業的諸多因素,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科學定位,再決定上馬。決不能在市場看好時一哄而上、市場蕭條時一齊下馬,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而應將養羊業當作事業來抓,持之以恒,分析掌握市場變化規律,及時調整結構,提檔升級,增加各環節的科技含量,保持在莫測變化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2、完善條件
養羊業屬于實體經濟之一,必須有足夠的場地和人、財、物。一是要有與養殖規模相配套的場地,場址選擇符合《畜牧法》相關規定,用地合法,布局科學,流程合理,并有環評手續。二是要有與養殖品種及各生產階段相適應的養殖設施與設備,盡量一次性投資建設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設備,減少日常飼養過程中的用人量和勞動力持續投入,降低養殖成本。三是備好飼料和水源等,在調入羊前,要精心準備,接通水源,保證隨時飲水的需要;貯備飼料,根據飼料來源,貯存一定時期的飼料,并嚴格注重飼料質量,不得發霉;同時,購置部分常用藥品,保障及時投入使用。四是備足流動資金,保證生產過程中的隨時需要。五是要保證與生產相協調的技術人員、飼養工和管理人員,保障技術力量和生產管理水平,促進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
3、適度規模
羊的個體利潤低,要想在養羊中取得效益,必須規模養殖,但規模的過大和過小都會影響正常效益的發揮,必須達到適度規模養殖,才能體現規模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確定養殖規模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羊的養殖規模要與場地面積、資源稟賦、技術力量、經濟實力、管理水平、無害化處理能力等因素相協調,養殖效益與這些因素是正相關聯關系,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或薄弱,都會影響整體效益的發揮。所以,從業者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適度規模。決不能不顧一切一昧追求養殖規模在某區域“當老大”,更不能縮手縮腳浪費資源,喪失良機,使規模養殖效益不能體現。
4、科技優先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此,我們要在羊業發展中積極創新,加大科技推廣普及力度。在羊的品種選育、雜交改良、飼料開發、營養調控、疫病防控、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方面下功夫,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養羊業向優生、多產、少死、快長、低耗、清潔邁進,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綜合競爭力。
5、產業化經營
產業化經營是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是主動與政策結合,當前要與正在實施的產業扶貧、糧改飼相結合,利用國家政策推動產業的發展。
二是養殖企業間開展聯合,養殖企業要通過建立合作社等組織聯合起來,抱團取暖,取得話語權,主動參與市場競爭。
三是與加工企業合作,主動與加工企業合作,實行定單生產,保障養殖效益。
四是與科研教學部門深度融合,與科研、教學部門互補短板,充分利用這些部門的科研成果,引領養羊業的發展。
五是與電商配合,利用品牌建設和互聯網+,做到羊產品銷得出、價格高,走得遠。
經綜合分析,2018年及今后羊價總體繼續保持在2017年市場行情水平,起伏不大,或略有提升,養羊業進入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