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是龍頭引領作用凸顯。
中盛30萬只湖羊繁育基地的良種母羊飼養量達到1.5萬只,積極利用區內已建成的養羊小區(場)、鄉鎮畜牧獸醫站,引導廣大養羊戶引進優良種羊,走自繁自育之路,使全區肉羊良種率得到有效提高。采取“兩投兩收”(企業投放良種羊,政府投放優質牧草種子及地膜;企業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統一”(統一品牌、統一供種、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統一回收)措施,通過以強帶弱、抱團抵御價格波動風險,促進肉羊產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成立肉羊生產、銷售的專業合作社20個。肉羊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福建等地,年銷售量達到2.6萬只以上。
二是規模養殖比重提高。
今年全區新建了甘肅中盛國家級核心種羊場,占地280畝,建成高標準羊舍40棟,青貯池3座4000立方米以上,草料庫1500平方米,辦公用房800平方米。輻射帶動全區新增年存欄50只以上規模養羊戶130戶,新增年存欄30只以上養羊戶210戶,累計建成中盛華美、得旺、凱利泰、茂歆、騰盛祥、春泰園、潤輝、鳳仁、馮飛等千只以上養羊小區(場)9處,建成溫泉湫溝、巨塬、什社賀塬、后官寨路堡等300只以上養羊場4處,百只以上規模養羊戶980戶,肉羊規模養殖比重達43.5%。
三是資金扶持力度加大。
在中盛30萬只湖羊繁育基地和國家級核心種羊場建設中,整合財政資金1000萬元,用于“水、電、路、地、美”五配套,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區財政設立畜牧產業基金,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種草100畝以上的農戶,免費提供優質籽種;對新建標準化圈舍15幢、年飼養量達3000只以上的養殖小區(場),每處補助50萬元;對新建標準化圈舍10幢、年飼養量達2000只以上的養殖小區(場),每處補助20萬元,有效推動了肉羊產業的發展。
四是經營模式多樣化。
首先是龍頭引領模式,中盛30萬只湖羊繁育基地引導全區養羊專業合作社、養羊大戶開展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銷售,標準化暖棚圈舍普及率達到78%。其次是以養促種模式,對羊糞進行堆肥發酵,延伸“畜-肥-果”“畜-肥-菜”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種養業,推動肉羊產業與蘋果產業、瓜菜產業互補發展。最后是產業扶貧模式。組織貧困戶家庭中的“兩后生”、大中專院校待業青年,到公司就業務工,學習肉羊標準化養殖技術,逐步支持領辦養殖場,把貧困群眾培育成產業工人。